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网络学院正文

拼多多又要见证历史了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3-12-05 浏览次数:50
 前两天刷知乎,看到一个提问:小朋友互相交换玩具,但玩具价格差距太大,大人要不要干涉?
 
这个问题下已经有1500多条回答了,我拿这个问题去和其他妈妈讨论,发现不少人有类似经历。一位朋友说,她儿子更厉害,曾经拿300块的飞机换回来3块钱的塑料车……
 
不过,大家对于是否要干涉孩子这种不等价交换行为,意见并不统一。
 
有人主张这是孩子之间的事情,家长只能负责提醒,最终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。哪怕差价很大,也只能咬牙忍了;
 
有人主张如果价格差距太大,父母应该干涉,毕竟这是家庭财产的一部分,不能让孩子没有珍惜家庭财产的观念;
 
有人则主张提前划定“不能交换的”玩具,比如昂贵玩具,或者家庭成员共享的玩具,在这之外的其他玩具则把处置权交给孩子;
 
也有人认为这事儿和孩子的年龄有关,孩子小的时候最好干涉,等认为孩子长大到可以处置财产的年龄时,则把处置权交还给孩子;
 
... ...
 
这事儿,不知大家怎么看?
 
果仁妈今天的文章,和大家探讨为主,欢迎大家留言来聊~
 
*先说明一下,本文探讨的“交换”,主要是指彻底交换,而不是暂时交换玩一会,回家时分别拿回自己玩具那种。
 
1
 
除了玩具价格差太多,
 
家长还担心什么?
 
正如原题主所说,站在家长角度,担心的可能并不只是这一次交换中“吃亏”,更担心的是:如果完全不干涉,今后孩子会不会用更昂贵的东西和他人交换?
 
或者,会不会无意中让孩子在小朋友中树立起“能轻易换得昂贵玩具”的人设,造成财产的进一步损失?
 
家长可能还会担心,对不等价交换的不干涉,会让孩子觉得“我家不差钱儿”,养成挥霍浪费的习惯;也有人担心如果孩子轻易将自己的玩具交换出去,会降低对玩具和其他家庭财产的珍惜程度,形成喜新厌旧、三分钟热度的恶性循环。
 
总之,这事儿说大不大、说小不小。表面看可能只是造成了钱财的损失,往深了说,若有人认为这事儿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“财商”发展,甚至影响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塑造,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。
 
2
 
换与不换,最关键是要自洽
 
在讨论这件事时,大家虽然应对措施各异,但有一个观点相当统一,那就是换与不换,干涉不干涉,首先家长和孩子都得做到自洽,尤其是家长。
 
也就是说,无论最终是否干涉,家长一旦做出决定,就要平静地接受随之而来的结果。
 
不干涉,然后眼看着昂贵的玩具被别人换走;或者干涉,然后准备迎接孩子可能爆发的对抗情绪。选择了,就不要再为结果烦恼和抱怨,最好别有“早知道我就xxxx”的想法。
 
对孩子而言,要做到自洽不太容易。
 
一方面,如果孩子年龄小,认知水平还不能理解“交换”意味着玩具永远易主,那就很可能出现交换后又反悔的情况。
 
这种情况下,家长需要提前和孩子解释清楚“交换”的含义,或许在解释的过程中,孩子就会放弃要交换的想法。
 
当然,有时即便我们反复解释,孩子仍然不能完全理解“交换”这个动作会带来所有权的改变,于是反悔、哭闹依然可能发生。
 
这里有个小tips:
 
如果担心孩子反悔,可以试着提前和对方家长沟通,说明情况。这样万一孩子反悔、哭闹,想要回玩具,对方家长也可能更愿意劝服自家孩子归还。
 
另一方面,即便孩子已经足够成熟,理解“交换”的内涵,也依然有可能因为“一时冲动”而交换,之后又后悔到捶胸顿足。
 
这种情况下,如果家长之前没有干涉,说明家长认为孩子已经可以独立做出决定。既然如此,不如让孩子以这个“后悔”为契机,理解“承诺”的含义,明白拥有“自主决定权”的同时,也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。
 
3
 
若想干涉,多从价值而不是价格来提醒孩子
 
权衡之后,如果决定要对“不等价交换”行为进行干涉,我有几个小建议。
 
第一,侧重强调玩具的情感附加价值
 
大家看看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。
 
儿子是天生的豪放派,乐观又热情。某次邀请同学来家玩,玩到兴头上,就要用一个价格颇高的游艇模型和同学交换,而交换对象,是一套价格很接地气的拼图。
 
这位妈妈一直很尊重孩子,也愿意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,但她此时心里也在滴血。纠结过后,她决定提醒儿子一下:
 
妈妈:儿子,这个游艇你确定要和xx交换吗?
 
儿子:确定啊,那个拼图太有意思了。这游艇我都玩好久了。
 
妈妈:是的,你可能觉得它不新鲜了。不过,你别忘了这是爸爸有一次出差超过一周,很想你,回来时在机场挑了好久才给你买到的礼物!
 
儿子:……
 
无论最后儿子如何决定,我觉得这个妈妈的做法都值得肯定。因为她在提醒孩子的过程中,没有一味的强调价格昂贵,而是说明了这个玩具背后的情感价值。
 
仔细想想,昂贵到让我们心痛的玩具,通常都有不一般的“情感附加价值”:比如给孩子的生日礼物,某次全家出游一同精心挑选的玩具,某个特殊的亲人朋友所赠,或者孩子取得重大进步的奖励,等等。所以,这一招往往能唤起孩子对玩具的感情记忆。
 
孩子不一定会因为价格昂贵而珍惜某个玩具,却常常会因为这个玩具与自己在感情上有深厚的连接,而珍惜它。
 
当然,这也要求我们在当初把贵价玩具交给孩子的那一刻,就为其赋予一定的情感价值。
 
第二,和孩子讨论交换的理由,以及是否有替代方案
 
孩子想完成这个不等价交换,总有他的理由,不妨和孩子聊聊,看看究竟是一时兴起,还是对方的玩具真有某个特别打动孩子的点。
 
如果只是一时兴起,图个新鲜,可以建议孩子和对方约定,只是短时期内暂时交换;如果真有特别之处,也可以提出给孩子买个新的(毕竟价格没自己玩具那么贵……)。
 
第三,不同年龄、不同情景、不同对象的干涉方式应该有所区别
 
如前所述,如果孩子年龄太小,对大孩子适用的“讨论理由”的方式可能行不通,强调玩具的感情价值可能更有效。
 
另外,不同场景,不同对象的干涉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。
 
比如,在人很多的公共场合,就要注意干涉态度不宜过于强硬,保护好孩子的自尊;
 
也要考虑对方孩子的父母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,还是你的知己好友,这两种情景的干涉成本差异很大。前者可能需要提前积极沟通,预警一下反悔的场景;后者呢,说隔段时间想再换回来也不尴尬。
 
4
 
不干涉,不等于置之不理
 
如果你是绝对尊重孩子的“民主派“家长,或者你认为”只要孩子乐意,玩具价格差异不必太在意“,那么对这种不等价交换,很可能就不会加以干涉。
 
不过,基于“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“、”让孩子拥有珍惜物品的观念“这样的想法,我还想给”不干涉派“家长们补充一点:不干涉,不等于完全置之不理。
 
即便我们不干涉孩子的交换行为,也可以提醒孩子,和即将易主的玩具好好告别,并且感谢这个玩具在以往对自己的陪伴。这种看似“装模作样”的仪式感,会让孩子在心中生出一种珍惜感——原来,这个玩具也陪我共度过不少美好时光。这种珍惜,或许会引导孩子如何对待其他玩具、物品、甚至家人朋友。
 
同时,这种“仪式感“也会让接受这个玩具的新主人明白:玩具对旧主人而言很有意义,我也应该用心呵护这个玩具,而不是随意对待,甚至损毁破坏。
 
这也能尽量避免因为对方不珍惜我们的贵价玩具,而引起的不悦,或多或少弥补一点心理上的“亏空感”。
 
你还可以提醒孩子,将这个玩具的特点、优势、特殊玩法等,告诉它的新主人。这样既能让玩具在新主人那里身价提升,也能促进孩子间的友谊,为“不等价交换”增加点其他方面的收益。
 
或许孩子讲着讲着,会突然发觉:我这个玩具其实真的很不错啊,还是不换了吧……
 
如果有这样的结果,那也不错,既尊重了孩子的决定,也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。
 
5
 
反悔了想要回,
 
“坏人”应该孩子当还是家长当?
 
有个朋友问:万一在孩子交换玩具的时候没干涉,或者干涉失败,等孩子回过神来想把玩具要回来时,是该让孩子自己去要,还是替孩子去?或者说,陪孩子一起去,应该由谁来主导和对方的沟通?
 
有人说这得看孩子年龄,年龄小表达不清楚,家长就必须出面替孩子要回来;年龄大了能够顺畅和对方沟通,就由孩子自己去要回,家长顶多在一旁陪同。
 
我个人觉得,无论孩子多大,若真想要回玩具,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去。并且在和对方沟通的过程中,不要为了提高“要回率”而对自家孩子全面否定、太过苛责。
 
比如,“都怪我家这熊孩子不懂事,说好要换又后悔哭闹,我没办法只好带他再来麻烦你们……”这样的话,最好别当着对方孩子和家长的面说。
 
一来,这样有点伤害孩子的自尊,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对方面前成了个出尔反尔、不守承诺的人;二来,“不等价交换之后又想要回“这个结果,难说没有家长引导不到位的责任,把所有错一股脑怪在孩子头上也不太妥。
 
如果孩子考虑很久后,依然想要回玩具,那就陪孩子一起去。
 
先诚恳道歉,再向对方孩子和家长仔细说明想要回的原因,最好同时向对方适当做出补偿,比如送一点美食。这个过程中,家长可以视孩子的表达情况,来决定是否帮孩子补充说明。
 
但无论如何,家长要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上,让孩子在认识到自己失误的同时,依然能感受到父母坚定的支持。
 
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:
 
有个小学一年级的小男孩,放学后和十几位同学一起回家,路上遇到卖雪糕的小贩,小男孩小手一挥,说:“今天我请客,大家随便吃。“ 结果等到大家吃完,小男孩发现自己囊中羞涩,无力支付。他羞愧地无地自容,这时有小朋友去他家喊来了他姥爷,姥爷得知情况,什么也没说,付了雪糕钱。
 
小男孩长成男人后,依然记得姥爷当时的神情,他说:”那神情不是责备,但我那天似乎有点明白该怎样做个有担当的人。“
 
家长无法做孩子一生的避风港,但可以成为孩子勇敢面对错误的底气。
 
6
 
提前做好这些,减少尴尬避免对抗
 
如果你压根就不希望发生不等价交换“事故”,那就需要未雨绸缪,提前做好规划,立好规矩,让孩子在交换玩具之前有明确的考量标准,减少尴尬和对抗。
 
1、划定“可交换”玩具的范围
 
比如,在平时陪孩子玩玩具时,和孩子一起讨论,明确价格在xx以上的玩具,最好不要和别人交换,并说明这些玩具有哪些难以被取代的优点。比如颇具特色的设计、难得一见的主题、非常益智健脑、玩法相当丰富等。
 
同时,一些具有特殊情感价值和其他意义的玩具,也可以明确告知孩子不可以交换、送人。
 
2、定期盘点玩具,归类整理
 
可以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,你甚至可以带孩子做个表格,列出哪些玩具是可以淘汰、捐赠、送人或交换的;哪些类型的玩具数量太多,下次可以不买;哪些玩具是以前不太会玩,现在可以玩的;哪些玩具是现在可以玩出新花样的……
 
这样的整理,不仅很“省钱”,还能帮孩子明确“可交换”的玩具,也能培养孩子分类、归纳、计划的能力。
 
3、对特殊玩具,说清楚属性
 
知乎高赞第一的答主提到了一篇中学课文《羚羊木雕》。故事中被交换的“玩具”,是一个价值十分高昂的木雕。
 
尽管父亲说这个木雕是“送给”女儿的,但当女儿用木雕和好友交换后,父母还是大发雷霆,并强迫孩子去要回来。
 
有几位答主据此指出,“对待十分昂贵的玩具,家长可以和孩子讲明,这虽然是你的玩具,但却是家庭的财产,因此是否可以交换,决定权不在于你,而在父母。”
 
这样做虽然能令孩子懂得,交换昂贵玩具之前要和父母商量,但我觉得这个做法还可以改进一下。
 
因为“玩具”和其他家庭财产有些不同,玩具的使用权几乎完全属于孩子自己,这一点在独生子女家庭更加突出。而且家长也乐于在把新玩具交给孩子的那一刻,说一句:“送给你,好好玩哦!”这其实已经给孩子充分的理由相信,这个玩具的拥有者是“我”,我可以决定如何处置它。
 
而在交换玩具的时候,大人又突然提出,这个玩具孩子只有玩的权利,没有处置的权利,难免让孩子迷惑,也会感到不被父母尊重。
 
我觉得这种说明,应该是父母提前要完成的责任,而且要特别注意说明的方式。
 
对那些十分昂贵的玩具,交给孩子的时候就要说清楚:这个“玩具”很特殊,它不仅仅属于你一个人,爸妈也很珍惜它,因此,我们一家人应该一起拥有它的处置权。
 
向孩子说明:正如父母会尊重你,不会随便把你的玩具丢弃或送人,这些我们一起拥有的特殊玩具,也请尊重父母的意见,处置前大家打个商量。
 
我一直主张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立性,不要将孩子视为“啥都不懂的小屁孩”。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,我们可以努力引导孩子的行为,和孩子一起成长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